中國科技峰會─中藥質量研究論壇 探討大灣區中藥科研之發展
由澳門大學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澳門科技大學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中華中醫藥學會承辦的「中國科技峰會─中藥質量研究論壇」於七月二十三日假澳門大學舉行。論壇邀請了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所長陳士林教授;中國科學院上海中藥現代化研究中心主任果德安教授、澳門大學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王一濤教授、澳門科技大學藥學院院長朱依諄教授、中華中醫藥學會青委會秘書長張霄瀟教授、粵澳中醫藥科技産業園開發有限公司副行政總裁馮准先生作報告及討論,由澳門大學中華醫藥研究院副院長李鵬副教授主持。
陳士林介紹了中藥基因組研究在中藥質量控制中的作用,為解決中藥質量問題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實現平台。通過基因組學,已經收錄了幾萬個藥材的基因組,爲中藥優秀品種的培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此外DNA條形碼還可被用於鑒別藥材、中成藥等。
果德安介紹其課題組在多基原藥材質量研究中的成果,包括對藥典規定的具有5個基原的藥材鈎藤進行了主要化學成分差異、生物活性的差異進行了研究,以及對澤瀉的兩個基原進行了對比研究。中藥質量的研究是服務於整個中藥産業,研究與制定的標準一定要以解決質量控制的實際問題出發。
王一濤介紹澳門大學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運用當前的資源全面構建了以質量有效性評價、質量安全性評價、質量穩定性評價、質量臨床評價爲主要框架的中藥質量研究體系,進行了現代中藥創新産品開發研究,在大灣區的機遇下,希望借鑒瑞士藥企的發展先例,爲澳門的産業多元化作出貢獻。
朱依諄介紹其課題組在中藥單體提取物研究中取得的成果:從傳統中藥益母草中分離出了有效單體益母草堿,並於2011年發表第一篇論文證明該單體可通過抑制NF-κB發揮抗炎效果,於2018年拿到了國家新藥臨床批件。其後對大蒜提取物中的有效成分S-allyl-L-cystein(SAC)深入研究,證明其起效機制是通過釋放硫化氫氣體實現,並進行了一系列實驗研究,取得豐碩成果。
張霄瀟認爲想打破中藥行業發展的困局,對於發展成體系的中成藥需要頂層設計、系統變革、滿足臨床、解決問題;中藥飲片顆粒需要中醫振興和質量升級;健康産品需要産業引導、重點培育、加強監管、重視質量。
馮准介紹粵澳中醫藥科技產業園的建設情況,產業園形成“以大帶小”的創新藥物與健康產品的研發與推廣集群,建立養生保健與中醫藥文化傳承基地,形成健康產業與文化推廣集群,發展中醫藥健康技術與產品的國際交流與交易,將有力地助力中醫藥從大灣區走向世界。
在小組討論環節上各嘉賓探討藉着大灣區的發展優勢與機遇,爭取更多的中醫藥資源落戶澳門,以企業、高校、優秀才爲主要推動力,通過技術創新有效推動澳門的中醫藥産業發展,對整個中國的中醫藥行業還會作爲一個橋頭堡的作用,促進中醫藥的創新發展與國際化發展。
「中國科技峰會」是世界科技前沿的高端科技會議,首次在澳舉行,是次峰會由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辦,澳門科學技術協進會、中國科協信息科技學會聯合體承辦,共設開幕式、主旨報告及五個專題平行論壇。